跳到内容

这些函数尝试以人类可读的形式将图打印到终端。

用法

# S3 method for class 'igraph'
print(
  x,
  full = igraph_opt("print.full"),
  graph.attributes = igraph_opt("print.graph.attributes"),
  vertex.attributes = igraph_opt("print.vertex.attributes"),
  edge.attributes = igraph_opt("print.edge.attributes"),
  names = TRUE,
  max.lines = igraph_opt("auto.print.lines"),
  id = igraph_opt("print.id"),
  ...
)

# S3 method for class 'igraph'
summary(object, ...)

参数

x

要打印的图。

full

逻辑标量,是否也打印图结构本身。

graph.attributes

逻辑常量,是否打印图属性。

vertex.attributes

逻辑常量,是否打印顶点属性。

edge.attributes

逻辑常量,是否打印边属性。

names

逻辑常量,是否打印符号顶点名称(即 name 顶点属性)或顶点 ID。

max.lines

要使用的最大行数。剩余的输出将被截断。

id

是否打印图 ID。

...

附加参数。

object

要打印摘要的图。

所有这些函数都不可见地返回图。

详细信息

summary.igraph 打印顶点数、边数以及图是否是有向图。

print_all() 打印相同的信息,并列出边,以及可选的图、顶点和/或边属性。

print.igraph() 的行为类似于 summary.igraphprint_all(),具体取决于 full 参数。另请参见 ‘print.full’ igraph 选项和 igraph_opt()

summary.igraph(以及 print.igraph()print_all())打印的图摘要由一行或多行组成。第一行包含图的基本属性,其余行包含其属性。这是一个示例,一个带有加权有向边和命名顶点的小星形图

    IGRAPH badcafe DNW- 10 9 -- In-star
    + attr: name (g/c), mode (g/c), center (g/n), name (v/c),
      weight (e/n) 

第一行始终以 IGRAPH 开头,显示该对象是一个 igraph 图。然后打印一个七字符代码,这是图的唯一 ID 的前七个字符。有关更多信息,请参见 graph_id()。然后打印一个四字母长的代码字符串。第一个字母区分有向图(‘D’)和无向图(‘U’)。第二个字母是命名图的 ‘N’,即设置了 name 顶点属性的图。第三个字母是加权图的 ‘W’,即设置了 weight 边属性的图。第四个字母是二分图的 ‘B’,即设置了 type 顶点属性的图。

接下来是顶点数和边数,然后是两个破折号。

最后,在两个破折号之后,如果图具有名称,即如果设置了 name 图属性,则打印图的名称。

从第二行开始,列出图的属性,并以逗号分隔。在属性名称之后,表示属性的种类——图(‘g’)、顶点(‘v’)或边(‘e’)——以及属性的类型——字符(‘c’)、数字(‘n’)、逻辑(‘l’)或其他(‘x’)。

从 igraph 0.4 开始,print_all()print.igraph() 使用 max.print 选项,有关详细信息,请参见 base::options()

从 igraph 1.1.1 开始,str.igraph 函数已弃用,请使用 print_all()

作者

Gabor Csardi csardi.gabor@gmail.com

示例


g <- make_ring(10)
g
#> IGRAPH 2c2f7c1 U--- 10 10 -- Ring graph
#> + attr: name (g/c), mutual (g/l), circular (g/l)
#> + edges from 2c2f7c1:
#>  [1] 1-- 2 2-- 3 3-- 4 4-- 5 5-- 6 6-- 7 7-- 8 8-- 9 9--10 1--10
summary(g)
#> IGRAPH 2c2f7c1 U--- 10 10 -- Ring graph
#> + attr: name (g/c), mutual (g/l), circular (g/l)